学习语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改进调查研究是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是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就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起学习领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的讲话
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认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1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指出:“我党现在已是一个担负着伟大革命任务的大政党,必须力戒空疏,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作风,采取具体办法,加重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这个决定还提出了不少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邀集有经验的人开调查会,个别口头询问,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等。这些要求和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

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而是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查研究,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是不行的!这就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021年9月1日,习近平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各级党政干部要把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作为基本功

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
——2015年6月12日,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级党政干部要把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作为基本功,不能脱离实际,想当然、拍脑袋;要强化系统观念,统筹处理好两难甚至多难问题,不能“按下葫芦起了瓢”。
——2022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
——2022年1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