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谋未来——科技创新一线故事
砥砺奋进谱新篇——2024年度全国移民管理工作综述
聚合力谋新篇——2024年度中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述职会侧记

新春走基层丨雪中守窟人

发布时间:2025-02-1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新春走基层丨雪中守窟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远航 自山西大同报道

 

2月6日,雪后,云岗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申杲进窟开展专项巡查。图为申杲对监测仪器进行调整。刘远航 摄

  2月6日,山西大同,小雪中,云冈石窟别有一番宁静。

  下午3点左右,雪渐停,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申杲开始了巡查。阳光在石壁上映出斑驳的光影,与洞外的雪色相互映衬。申杲一边走着,一边说道:“除了每天的日常巡查,雨雪天气后,我们还会进行专项巡查,主要是查看窟内有没有返潮、落石、渗漏等情况,还要检查监测仪器的状态。”

  云冈石窟的洞窟内,共布设500余处监测点位,对气象环境、空气质量以及微环境等9个大类50多个小类的指标进行全方位监测。这些监测仪器采集数据后,将数据传回云冈石窟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显示在预警平台上。申杲对记者解释道:“我们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利用,能够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就拿二氧化碳含量监测来说,如果二氧化碳浓度长期过高,不仅会对文物雕刻及其表面颜色造成损害,还可能影响游客的身体健康。”实时掌握石窟内的各种数据,及时遏制可能影响文物的隐患因素,是对云冈石窟进行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个窟的东南角岩石较为脆弱,需要重点检查。”仔细查看可能存在隐患的点位,扫掉监测仪器表面的落雪,重新安置垂坠的零件……申杲熟练地对窟内环境与仪器状态进行检查与调整。在更换完3号窟内监测仪器的电池后,申杲结束了巡查工作。

  文物保护是基石,而传承和发扬则是延续文化脉络的关键。

  下午4点半,天色渐暗,刘超结束了一天的讲解工作,回到讲解服务处归还讲解器。刘超在云冈石窟从事讲解服务工作已有13个年头,13年里的每一个假期,他都在为游客讲解中度过。

  “像春节这种节假日,我们云冈石窟的工作人员基本都要坚守岗位。”云冈研究院综合部副部长赵瑞春说,“今年为做好春节假期服务保障,院领导24小时带班,一线职工全部上岗,还抽调干部职工及公司人员等近300人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保障工作。”不仅增派了业务人员、成立客服专班,节前还对讲解、安保、停车场等一线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今年春节,刘超同160余名讲解员一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至少90分钟一趟的讲解,他一天要讲4场。“基本上就是全天不停。”刘超说:“想着用自己的力量为大同文旅作出贡献。”

  下午5点半左右,天空又飘起雪花,气温降到零下18摄氏度。寒风呼啸着吹过,景区内仍有不少游客在参观、拍照。来自山西省晋城市的游客们登上景区摆渡车,准备结束游览。尽管她们冻得缩着脖子跺着脚,却兴奋地说着:“刚刚那两个窟可真好看,值得再来!”

中国公众新闻网摘编亓荃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