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讯(赵一琳)执行工作,是法律权威的体现,更是民生利益的守护。集安市人民法院执行局面对一起租金纠纷,摒弃“一收了之”的机械思维,以“活封”化解僵局,既守住村集体的“钱袋子”,又保住群众的“饭碗子”,让执行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某村集体大棚承租人王某因疫情滞销、洪水灾害连续亏损,无力支付多年租金。按合同约定逾期需腾迁大棚,但王某逾期后仍未搬离。某村集体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其腾迁大棚并支付租金。
执行干警现场调查发现,王某已重新种植应季蔬菜,若直接强制腾迁,王某将失去唯一收入来源,某村集体也面临大棚闲置、租金难以追回的局面。面对两难,执行局并未简单采取强制腾迁措施,而是组织双方协商制定“活封”方案:允许王某继续经营大棚,但对其收益账户进行动态监管,确保销售收入优先用于分期偿还租金;若再次违约则立即腾迁。这一方案既保障了某村集体租金的逐步回收,又避免“竭泽而渔”导致王某彻底失能,为其履行义务提供了现实路径。双方从“对立僵持”转向“共同止损”,矛盾隐患悄然消解。
集安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坚持“降损失、保民生”,对涉农纠纷不搞“一刀切”,灵活施策传递执行温度。既维护法律权威,又让群众感知执行是“有温度的利益平衡”,让公平正义扎根基层泥土。
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